2021年我国继续对钨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优势矿产资源,按照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管理相关规定,2021年我国继续对稀土矿、钨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2021年全国钨精矿(三氧化钨含量65%,下同)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08000吨,其中主采指标80820吨,综合利用指标27180吨。2021年钨矿总量指标较2020年增长3000吨,其中陕西主采钨指标增长1120吨,江西增长1120吨,安徽增长360吨。
江钨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
2021年11月30日,江西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产业园项目开工仪式在赣州市隆重举行。据了解,江钨产业园项目立足集团公司的产业优势,将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全力打造与赣州“世界钨都”、江钨“百年老店”地位相匹配的稀有金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江钨产业园规划在赣州市高新区和经开区建设两个园区,项目总投资102亿元,建成达产达标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400亿元,年利税40亿元,解决社会就业3000余人,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江钨产业园首个开工建设的项目是华茂公司“年产1万吨钨粉、8000吨碳化钨”整体搬迁技改项目,是江钨产业园第一批开工建设的项目之一。项目达产达标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30亿元,年利税3.5亿元,华茂公司整体实力将得到全面提升,有望成为国内外钨冶炼加工领域的引领者,同时对促进与推动“中国稀金谷”的新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厦门钨业投资20亿元建设粉末及矿用合金生产线
为了进一步发展钨粉末及硬质合金业务,厦门钨业(简称“厦钨”)下属公司海沧金鹭拟投资19.98亿元,在厦门市海沧区投资建设硬质合金工业园(二期)粉末及矿用合金生产线项目。
该项目将建设年产12000吨钨粉、11200吨混合料、2000吨矿用合金生产线及配套车间,物流中心(含维修车间、质管中心)、园区配套生活区等。其中,年产7500吨粉末、6000吨RTP混合料、1100吨矿用合金生产线为厦门金鹭特种合金公司(集美区)现有产能搬迁。计划于2021年年底前启动,建设期约3年,预计于2024年底完成建设(具体建设周期以实际建设情况为准)。现有产线搬迁预计于2025年上半年进行。
此项目的建设符合厦钨的整体战略发展方向,通过进一步扩大产能,为终端产品硬质合金棒材、矿用合金、刀具刀片提供原料保障,进而有利于扩大公司业务规模,提升公司的行业地位和抗风险能力,增强公司的综合实力。
中钨高新株钻公司数控刀片产品突破1亿片
近年来我国数控刀片快速发展,国内年产数控刀片1000万片以上的企业有9家,产量约3亿片。中钨高新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钻公司)是数控刀片主要生产企业之一,2021年12月21日,株钻公司2021年第一亿片数控刀片顺利下线。数控刀片年产量突破一亿片,在中国硬质合金发展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19年间,从国家创新型企业到全国文明单位,株钻公司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数控刀片的产销量更是不断攀升,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数控刀片年产量突破一亿片,是株钻公司发展的见证,也是中国数控刀片发展的见证,随着产品质量提升,替代国外增加,未来两年数控刀片产量还将增长。
章源钨业通过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复核评价
2021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2021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复核评价结果的通知》,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顺利通过“2021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复核评价。
该公司作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将始终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坚持走产学研道路,并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严格执行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与规划;并且将以此为契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完善制度建设,加大创新投入,强化基础研究,以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及精深加工技术为重点,着力提升钨探采选、冶炼、制粉、硬质合金、工具制造等业务领域的技术水平,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成果重大突破。
另外,该公司作为牵头单位完成的“高性能热喷涂钨基硬面材料及涂层制备技术和装备集成创新与产业化”和作为第三参与单位完成的“有色金属选矿废水分级处理—分质分流回用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两项目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精密微型刀具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通过验收
2021年6月,深圳市金洲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工信部“精密微型刀具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该项目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在离散型智能制造和网络协同制造等领域开展智能制造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提升智能制造核心装备的创新能力,满足产品设计、工艺、生产、检验和物流等环节的智能化需求。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开发自主可控关键加工与检测装备,实现关键设备的互连互通和物流自动化,完成制造执行系统(MES)、仓储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等软件系统及集成。
哈萨克斯坦巴库塔钨矿项目引入新战投
2021年终,铁建国投和中土集团联合完成哈萨克斯坦巴库塔钨矿项目战略投资交割事项,正式成为参股股东。
该项目交割前由香港恒兆国际有限公司和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持有,由江西铜业主导开发。巴库塔钨矿(Boguty)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乌利坎-巴库塔山,上世纪60年代末由前苏联专家发现并探明储量约27万吨,是世界级的特大型露天钨矿,是中国境外十大钨矿项目之一。目前,巴库塔钨矿已探明矿石储量12603万吨、三氧化钨平均品位0.23%,三氧化钨储量28.5万吨。
项目主体工程选矿部分总承包方为中土集团,项目临建工程已于2020年11月11日开工,2021年5月31日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该项目设计建设期为2年,预计2023年建成投产。巴库塔钨矿拥有世界级的钨矿资源,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产能最大单体钨矿山之一。
金钼股份牵头修订的国家标准入围工信部2021年度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研究项目
2021年9月,由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主持整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钨精矿、钼精矿和焙烧钼精矿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上榜工信部“2021年度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研究项目公示名单”。本标准是对GB 29146-2012《钼精矿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145-2012《焙烧钼精矿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和GB 31340-2014《钨精矿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的整合修订。
根据国家在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新要求,国内钨钼行业积极响应有关部门号召,拟将这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合并,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绿色能源消耗标准。此项目的完成和实施,将为国内钨精矿、钼精矿和焙烧钼精矿行业绿色节能制造提供最大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门槛、规范和倒逼作用,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绿色引导”的良性循环,全面促进有色金属工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提升经济效益,从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
洛阳钼业获得自然资源部颁发的三道庄钼矿采矿许可证
12月上旬,洛阳钼业获得自然资源部颁发的三道庄钼矿采矿许可证,生产规模990万吨/年,有效期限自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
洛阳钼业为全球领先的钴生产商和重要的铜生产商,于刚果(金)运营的TFM铜钴矿是全球范围内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铜钴矿之一,矿区面积超1,500平方公里。2020年新取得的毗邻TFM矿区的KFM铜钴矿是世界级项目,资源量丰富,铜钴矿石平均品位高,具备巨大勘探潜力,进一步巩固了洛阳钼业新能源原材料领域的地位,使洛阳钼业在全球绿色能源行业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洛阳钼业于巴西运营的铌磷矿区储量丰富,勘探前景广阔,拥有储量丰富、品质优良的铌矿和磷矿资源;洛阳钼业为全球领先的钨钼生产商之一,拥有的位于中国河南栾川的三道庄钼钨矿是特大型原生钼钨共生矿,属于全球最大的原生钼矿田--栾川钼矿田的一部分;公司合营企业富川矿业拥有的栾川上房沟钼矿(紧邻三道庄钼钨矿)复产后钼矿石供应稳步提升,有效缓解了三道庄矿山钼矿石品位下降带来的钼产量下滑的影响,同时上房沟钼矿丰富的伴生铁资源也得到高效回收。
金钼股份成功研制出增材制造用高品质金属粉末及相关设备
近期,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适用于增材制造用高致密性、纯度高、流动性良好的各类球形难熔金属粉末及相关设备,为难熔金属的增材制造奠定了基础。
据悉,目前制备球形金属粉末的技术设备均掌握在国外行业巨头手中,他们对设备及产品形成垄断,从我国增材制造下游行业榨取大量利润,并且在关键时刻对我国技术封锁,严重制约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金钼股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经过十余年艰苦的努力,终于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可生产增材制造用球形粉末的高温设备,该设备造价仅为国外设备的30-40%,该设备的应用令球形粉末成本下降约50%,且生产的难熔金属粉末品质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个别指标如纯度、霍尔流速略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如纯钼粉及合金化粉,粒径从10微米到100微米,流速达10s/50g,化学99.99%。该技术及设备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难熔金属3D打印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洛阳钼业入选2021全球矿业公司40强
6月21日,普华永道澳大利亚发布《全球矿业报告2021》(《Mine 2021》),对全球矿业公司进行排名,选出了全球矿业公司40强。洛阳钼业入选榜单,排名第15,较2020年上升5名。
该榜单主要针对上市矿业公司,按照各公司的年终市值进行排名,中国共有八大矿企上榜!他们分别是:中国神华能源集团(第5名)、紫金矿业(第12名)、洛阳钼业(第15名)、山东黄金(第19名)、陕西煤业(第20名)、江西铜业(第36名)、天齐锂业(第37名)、中煤新能源(第40名)。全球40强矿企2021年收入和利润创18年来新高,市值总和较上一年暴涨64%,达1.46万亿美元。
过去的一年,洛阳钼业克服疫情影响,各板块生产运营保持稳定运行,公司总资产、营业收入、总市值均超过1000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3.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IXM完成金属贸易量(销售量)534万吨,贡献归母净利润7.72亿元人民币,创造历史最佳业绩,坚定了公司走“矿业+贸易”新发展之路的决心与信心。该公司持续强化ESG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2020年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经营贡献总额超过1140亿元人民币,ESG工作连续三年获得MSCI BBB评级,与力拓、必和必拓等国际矿业集团同属第一梯队。
中铁资源鹿鸣矿业提前完成全年生产任务
截至2021年12月14日,中铁资源伊春鹿鸣矿业有限公司主产品产量完成计划指标,提前完成全年生产任务,钼金属量、品位、回收率均超出计划值。截至12月底,该公司钼精矿产量同比增长87.8%。2021年以来,鹿鸣矿业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各项工作部署,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关键、三个支撑”,全面保障生产任务高质、高效完成。
在技术创新方面,推进优化磨矿产品粒度组成技术研究、精选泡沫泵技术创新等创新工作,开展药剂种类、药剂用量、磨矿细度、浮选浓度等试验,优化选矿工艺流程;开展夏季钼精矿含铜超标技术攻关,通过试验摸索出适合鹿鸣夏季选钼的药剂及药剂制度,编制应用《选矿工艺操作指南》,规范岗位操作,大幅度提升产品质量。在科技应用方面,推进完成生产控制DCS 系统升级,解决了系统设备老化、备件停产、设备故障频发等系列问题,升级后的系统软件、硬件进入新的稳定运行周期,系统运转能力得到有效保障;开展浮选机控制系统优化,通过手持式平板电脑移动端操作,突破岗位人员空间限制、距离限制、时间限制,大幅提高浮选系统控制精准度和管理效率。
中泽吉铁钼深加工项目试生产
2021年11月下旬,中泽吉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钼深加工项目一期生产线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该项目分为三期建设,建成达产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钼深加工全产业链基地。
据介绍,吉林大黑山钼矿床储量位列世界第五位,亚洲第二位,钼矿石总储量16.5亿吨,钼金属含量107万吨。中泽吉铁钼深加工项目总投资65亿元,总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其中,一期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设了焙烧车间、钼铁车间、钼制品车间、技术中心及试验厂等,构建形成了钼深加工完整产业链。据了解,中泽吉铁钼深加工项目一期正式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5.75亿元。
紫金矿业旗下西藏巨龙铜业举行投产仪式
12月27日,紫金矿业旗下西藏巨龙铜业举行投产仪式,一期达产后年产铜约16万吨,二期新增工程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200亿元,约占西藏GDP的2%,同时还将规划建设三期新增工程,是我国最大的世界级铜矿项目。在全球新能源革命浪潮对铜的需求进一步增长的背景下,该项目将为保障我国铜资源自给能力产生积极作用。
巨龙铜业拥有驱龙铜多金属矿、荣木错拉铜矿和知不拉铜多金属矿三个矿权,分布在海拔4000-5400米的雪域高原,有着储量大、品位低、海拔高三大特点,备案的铜金属量1072万吨,伴生钼金属量57万吨。
2020年6月,紫金矿业以约38.8亿元收购巨龙铜业50.1%的股权,主导开发我国已探明铜金属资源储量最大的世界级斑岩型铜矿,依托紫金矿业低品位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优势,该矿存在大量品位在0.2%左右的低品位铜矿资源,资源总量将超过2000万吨。
目前,巨龙铜业正在进行矿山开发的总体规划,重点对低品位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拟分阶段实施二期和三期工程,若项目得到政府有关部门核准,最终可望实现每年采选矿石量约2亿吨、年产铜金属量超过60万吨规模,成为全球采选规模最大的高水平绿色矿山。
时隔21个月后,中国钼产品贸易重回净出口
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6月份中国进口钼精矿2601吨,环比减少36.9 %;进口氧化钼776吨,环比减少20.0%。据安泰科测算,2021年6月份中国进口钼产品总量2086吨钼,环比减少42.3%;出口钼产品总量2151吨钼,环比减少12.4%;净出口钼产品65吨钼,自2019年9月份中国钼产品由净出口转变为净进口,时隔21个月之后,中国重新由钼净进口转变为净出口。
中铝Toromocho铜矿二期扩建项目通过环评
6月初,秘鲁国家可持续投资环境认证服务部(SENACE)宣布中铝秘鲁矿业特罗莫克铜矿(Toromocho)二期扩建项目环评(MEIA)审批通过。据了解,该扩建项目计划在2022年3月前完工并投入试生产,届时该矿日产能将由11.7万吨提高至17万吨。2020年该铜矿产钼约1200吨,今年1季度产量约280吨。